下载中心

3344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下载中心 > 正文

新版教育学教材--第一章 绪论

发布日期:2013-03-04    作者:     来源:     点击:

内容提要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且最能体现师范性的专业课程,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性要求展示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实践性要求包含师范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材分为四个大的部分: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和班级管理。教育基本理论部分力图让学生对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包括:绪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个体制约性,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论部分是近年教育学教材普遍新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政策和进展,培养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教学论部分分为上下二章,前一章介绍教学工作的基本理论,后一章介绍教学工作中的操作性知识。班级管理介绍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最后,增加了教师的教育研究一章,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培养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师范教育专业公共课教育学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培训以及进修教材,还可以供广大中小学教师参考阅读。


前言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教育专业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教育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建立基础,并指导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编写一部体系合理、逻辑性强、内容精炼、反映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进展的教育学教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而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学教学和研究呈现繁荣景象,已出版教材百余部,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体系僵化、逻辑性不强、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问题。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编写一部教师好教、学生愿学、逻辑严密、内容新颖、实践性强的教育学教材。为了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克服已有教材的不足,本教材的编写在以下几个方面大胆探索、试图有所突破。

一、注重概念体系建设,克服学科概念不严密,科学化水平低的现象,提高学科的科学化水平。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学术地位低,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学习积极较差的根本原因是学科科学性差,突出表现为缺乏严密的概念体系,很多该运用概念表达的内容还在用句子或词组表达,让人感到冗长不够简练,不能朗朗上口,记忆量增大。近年来的研究已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但是没有被引入教育学教材,本教材力图引入近来研究提出的概念,建立较完整的概念体系,每章标题使用一个概念,每节标题尽量使用一个概念。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两个问题式表述,本教材使用“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个体制约性”和“教育功能”三个概念加以表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用“教育内容”加以表述。

二、开展理论体系创新,提高逻辑性。已有教材理论体系基本保持着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教育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四大块,存在体系陈旧,逻辑性不强的问题。本教材试图构建新的逻辑性较强的理论体系,理顺各部分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例如:德育在教育目的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涉及到,后来又单独作为一章或二章讲授,内容重复,并且显得与其它三部分不协调,本教材设教育内容一章,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成为教育内容,放在一起讲授,其它各章不再论述德育问题,既免重复讲授,又能理顺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关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许多教材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章中讲到,在“学生”一章中又讲到,又因为作者不同,表述重复且缺乏一致性,本教材仅在“教育的个体制约性”一章中讲到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一章中讨论学生的权利、地位、义务,不再涉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三、突出学习效果的实用性。在教材注重理论体系探索的同时,突出教材对学生学习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强教材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尽量把学生关心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知识编入教材,加强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了较多的案例资料。

四、体现内容的新颖性。本教材力争将新的研究成果、政策法规、实践探索展现在教材中。如在教育发展史部分将教育发展的分期由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三个阶段,划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四个阶段,反映当前教育的发展特征,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政策法规方面,尽力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内容和精神体现在教材内容中。

本教材的参编人员都是长期从事公共课教育学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教材是他们长期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总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教材在理论体系建设上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得到专家和所有热爱教育事业思考教育问题的同志的谅解和指正。

本书参编院校主要有安康学院和陕西理工学院,编写工作的具体分工是:第一章,第二章,黄路阳;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李佺宁;第六章,谭娟;第七章,南锐;第八章,王贞慧;第九章,韩歌萍;第十章,单新梅;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张晓华;第十三章,郇红;第十四章,蒋满秀。黄路阳担任主编,全面负责本书的构想设计、组织协调、统稿润色、修订定稿工作。副主编张晓华参与构想设计、组织协调工作,并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的审阅和修改。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辛勤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得益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田颖编辑的热情支持和多方帮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深表谢意。感谢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郑宽明教授的大力支持。

                                                   

                                        2012年8月15夜于山城安康

 

 

 

 

 

 

 

 

 

 

 

 

 

 

 

 

 

 

 

 

 

 

 

 

 

 

 

 

第一章  绪论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必修课程,教育学知识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教育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关于教育现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理想和从事教育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本章是在同学们在学习教育学之前对教育学这门课程做简要的介绍和说明,解决教育学是怎样一门学科的问题,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3.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4.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5.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6.如何学好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说,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下面我们分别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进行考察分析,并通过对学科基本要素的分析,确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基本要素分析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在西方,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Pedgoue,即“教仆”派生出来的。古希腊人把陪送奴隶主子弟来回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材料的奴隶称为“教仆”。按其语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照管儿童的学问。这个时候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启蒙教育,包括儿童的管理和初步的知识传授,教育学即教授术。随着人类文化知识的丰富,专门用来传递文化的教育机构——学校数量增加,作用扩大,地位提高,产生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到1718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时,它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力图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行为规范。在当代,教育的领域扩大,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也随之扩大,除中小学教育外,幼儿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不仅限于教育自身,还研究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如教育与政治、经济、法律等的关系,可以说,一切与教育有关的现象,都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更象一个开放的领域,欢迎所有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人来开展研究。当然,有学者提出,教育现象并不能成为直接的研究对象,只有当教育现象上升为教育问题,得到具体化,才能成为研究的实在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当教育学Pedagogy从希腊语“教仆” Pedgoue派生出来,意味着教育学就是照管儿童的学问,教育学即教授术时,我们可以想见,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总结法,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教育儿童的方法和原则。当1718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时,它的创立者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采用的是思辨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如夸美纽斯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有自己运动的法则,对人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赫尔巴特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从伦理学推论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推论出教学方法。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采用自然科学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而出现的社会科学的巨大成功,如经济学、心理学,一些教育学家提出用自然科学实证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如调查法、实验法,提出用教育科学(Educational Science)取代教育学(Pedagogy),鉴于教育学的分支众多,有人更提出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Educational Sciences)。教育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既有比较传统的经验总结法、哲学思辨法,也有科学的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经过约400年的发展,教育学业已形成了自己理论体系,形成由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首先,形成严密的概念体系,如教育,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态,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概念。其次,总结出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发展的二大基本规律,以及教学规律、德育规律等。再次,提出了教学方法和原则、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原则、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原则等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研究,教育学知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教育学由一门独立的学科分化成为由多门学科组成的学科群,或学科体系。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什么是教育学,或教育学是怎样的学科,一般定义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要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首先,教育学曾经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今天教育学已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是一个学科大类,一个学科体系,或一个学科群。其次,说教育学是科学,我们要从“科学”的广义上理解,表示教育学在努力追求理论化的正确的知识,而不能从狭义理解为教育学要完全走自然科学化的道路,教育学既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哲学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两种方式和取向,两者相为补充,相互促进,但总的趋向是教育学的科学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发展史,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治学先治史,要想深刻理解教育学这门学科,就必须了解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使人们思考教育问题,产生了各种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复杂,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产生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随着教育研究深入,教育学已成为拥有50多门分支学科的学科群。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教育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是关于教育的思想成果,理论认识,却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产生的。在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在欧洲,从古希腊、罗马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学校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受到社会的重视,当时的一些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关注和思考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对当时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教育经验予以总结,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作为他们哲学、政治、历史等思想的一部分,零散地存在于当时的哲学、政治、历史、伦理、文学等著作中。尽管当时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灿烂的教育思想,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巨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当时的教育研究水平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察和思考阶段,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尚未建立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好似颗颗散落的光彩珍珠,尚未串成美丽的项链,教育学仅仅处于萌芽的阶段。

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教育家、思想家,在他们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从各自的哲学、政治、伦理观点出发,探讨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对后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写于战国晚期的(公元前403—221)《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是五经《礼记》中的一篇,只有短短的1229个字,可以看作一篇论文,还构不成一部专门的著作)。《学记》尽管篇幅简短,但是,它对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各种教育思想,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教育、教学理论内容,达到很高的认识水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古代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南,其中很多光辉的思想,至今仍为我们学习和践行。《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呼”的思想。《学记》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亦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学记》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如: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对教育都有非常丰富深刻的认识。古罗马演说家、教育家昆体良(35—114)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学理论家,他的《演说术原理》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卓越的见解,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昆体良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熟练的教育和持久的学习,人的天赋素质才有益处。昆体良充分肯定儿童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认为大多数人是敏于推理和乐意学习的,那些呆笨的不可教的人,只是极少数。昆体良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品格,应当是严格的,而不是苛求的,是和蔼的,但不要过于亲昵,并且对学生的才能和爱好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认为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心灵受到创伤,教师的鼓励和榜样是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有效方法。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17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需要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学校教育在获得较大较快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1657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发表了《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论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吸收了1617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时西欧的教育发展状况,总结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讨论了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年龄阶段等教育理论问题,提出了普及教育、班级授课、分科教学等近代学校管理思想,总结了直观教学等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夸美纽斯构建了教育学的概念体系,总结了当时教育发展的经验,建立近代学校制度的理论基础,但他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经验总结法和自然类比法,一些教育思想还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以他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科学,他的教育学仍属于哲学教育学或规范教育学。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赫尔巴特本人被称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主张,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第一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教学);第三编  道德性格的力量(德育)。在绪论中,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经验之上,教育者需要掌握的第一门科学就是心理学,还需要掌握教育学这门科学,以及传授知识的科学。在第一编中,他论述了儿童管理和教育,提出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克服儿童不服从的烈性,从而创造必要的秩序。管理儿童的方法包括威胁、监督、权威与爱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平衡的多方面的兴趣,而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第二编中,他主要分析了多方面兴趣的表现,提出了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形式阶段教学论。在第三卷中,他论述了性格的意义,道德的概念,通过教育培养儿童性格和道德的方法。赫尔巴特主张的以班级授课为基础,在教师主导下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赫尔巴特派教育学的教学论部分,因为操作性强,易于掌握,对中国的中小学教学影响也很大。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仍为哲学的教育学或规范教育学,不是科学的教育学,虽然赫氏提出了要使教育学科学化,因为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要以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伦理学推论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推论出教育方法,他的研究方法是演译的,而非实证的。另当其时,科学的心理学和实证主义哲学均未产生。[2]

德国教育学家莫伊曼和拉伊在20世纪初分别出版《实验教育学讲义》和《实验教育学》,创立实验教育学理论,要求采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莫伊曼认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必须先确定教育学的性质。传统教育学是一种概念和规范的学科,它的作用就是告诉教育实际工作者如何进行教育和教学。这种教育学最根本的缺陷是它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尤其是经验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严密的论证,它所提出的规章准则都是些未经证实的东西。传统教育学的规则是作为作为规范,作为教学指南以结论的形式提供给教育实际工作者的,于是老师就照抄照搬。这样,教育学就停止不前,不能得到发展。莫伊曼认为,新的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不是罗列教育研究成果,或规定教育和教学准则,而是使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晰地知道他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根据所在。这样,实验教育学就能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独立性。莫伊曼认为,要使实验教育学具有科学性质,它必须首先是一种教育研究,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观察和实验。[3]

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其代表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代替老师中心,以经验中心代替学科中心,以活动中心代替课堂中心,建立新的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关于什么是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改造”的教育本质观。其理论被称为现代教育学或实用主义教育学。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教育问题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许多理论家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如加里宁(18751964)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克鲁普斯卡亚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马卡连克的《教育诗》等。1939年出版的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教育史进步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系统总结了苏联十月革命后20年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全书由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四个部分组成。凯洛夫教育学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学生以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凯洛夫肯定了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凯洛夫《教育学》在1951年被译成中文,先后发行几百万册,被广泛学习和运用,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理论的人,他的主要著作《教育史ABC》(1927)和《新教育大纲》(1929)是我国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在《新教育大纲》中,他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本质,提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是以社会的经济阶段为基础的”。教育是帮助人们营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这是教育的本质。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与劳动的结合”,“对一切儿童施行免费教育”等观点。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阶段

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和杜威,他们的教育学都是哲学教育学或规范教育学(力图为教育学工作提出一些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没有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科学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一些教育学家的不满,主张教育学走向自然科学实证的道路,出现了莫伊曼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到凯洛夫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学找到了科学理论指导,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上述时期,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力图揭示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研究集中在教育学一门学科中,即教育学是研究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我们称之为普通教育学。但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教育学研究成果的丰富,问题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教育学开始了学科分化,产生了新的学科分支,以及与其他学科结合的交叉学科,出现和形成了许多相互联系的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不同学科,教育学不再是一门学科,而是称为教育科学的学科群。

(一)教育学的几个组成部分独立成为几门学科

普通教育学的总论部分独立成为教育概论或教育原理,研究教育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教育学的教学部分独立成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学的德育部分独立成为德育论,研究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中的学校管理部分独立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原理和方法。

(二)按教育形态形成一系列学科

学校教育按层级分化成为几个学科。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幼儿教育问题。小学教育学,主要研究小学教育问题。中等教育学,研究中学教育问题。高等教育学,主要研究高等学校的教育问题。针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产生家庭教育学,研究家庭教育问题。社会教育学,研究学校、家庭外社会组织、机构开展教育的问题。

(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教育学家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形成教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分支学科。教育哲学,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抽象理论问题。教育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教育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问题有: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投资的收益,教育经费占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教育的规模效益等。教育法学,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评价学,是指研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系统收集资斜,运用现代数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判断对象的系统状态与功能属性及其转化的一门学科。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

综上所述,通常所说的教育学,指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现在学习的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公共必修课程,也可以看作是未来的人民教师需要学习的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内容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理论、规律、实用知识和技能,把教育学仍然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基本属于普通教育学的范畴。但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教育,又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学,它在普通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逻辑框架下,根据现代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吸收了教育学各分支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掌握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教育理论修养

教育现象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复杂,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成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的对象,人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教育学家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学是师范生的第一专业学科,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师范生获得关于教育的知识,掌握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从理论的高度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对教育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教育学,掌握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为学习教育学科体系的其他分支学科打下基础,教育学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般问题,形成的概念和原理,是教育学科体系中其他分支学科开展研究的基础,学好教育学,再学习其他分支学科就比较容易。

(二)掌握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学记》早已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其大意是:君子已经知道了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这样以后,才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古人尚且知道从事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今天,教育现象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经验型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事业的要求,更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前人经验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工作的专业化,不仅要求老师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具备教育实践能力,能够熟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巩固的专业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热爱教育事业的态度,树立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巩固的专业思想,能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感觉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掌握未来人民教师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四)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事业的日益复杂,社会发展的日益加速,促使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推动教育改革,仅仅依靠现有的理论,已经不能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教师在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不仅依靠广大教师的献身精神和辛勤工作,更需要广大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达到“教师因此而少教师,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和课堂成为快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教师不仅是教育理论的践行者,而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一)牢固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认为,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重点是掌握作为课程内容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教育学既是一门课程,同时是一门学科,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概念,用简略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教育现象、问题和思想,即有理论深度,又便于记忆和交流。教育原理提示了教育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指导教育实践的规范,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教育学的基本结构,掌握基本结构,能够使我们学到的教育学知识是系统的整体,避免零碎和杂乱。

(二)关注国际国内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

学习教育学仅仅掌握书本上抽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养成重视教育现象,关心教育现实的态度。这就要求同学们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课外经常阅读有关教育书籍和报刊,注意电视、网站上的教育新闻,学习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甚至亲身参与教育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经验,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三)学思结合,养成教育问题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教育学,不仅要掌握前人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教育现象能够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在别人没有发展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已有的理论,也不要盲从,要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当我们能够用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思考方法分析各种理论和实践时,就能分清哪些理论和实践是进步的,应该学习和借鉴,哪些理论和实践是错误和落后的,需要批判和避免,提高教育工作的水平,减少失误。

 

本章小结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要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教育学曾经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今天教育学已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是一个学科大类,一个学科体系,或一个学科群。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学科体系阶段。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掌握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掌握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巩固的专业思想;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4.学习教育学的方法是:牢固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关注国际国内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学思结合,养成教育问题意识。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概念。

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为什么说当代教育学是一个学科体系?

3.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4.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有什么区别?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案例讨论题: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请你从这一案例中谈谈了解教育学知识的重要性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07.

[2]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

[3]赵祥麟主编.外国现代教育史[M].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6107.